华侨子女在温州当红色小导游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时间:2019-06-28 09:37:41来源: 意大利侨网

       近日,“增强‘四力’·温州革命老区行”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了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瓯海区。瓯海既是中共浙南一大纪念馆的所在地,也是温州和平解放谈判的地方。通过对仙岩街道渔潭村和郭溪街道贾福村的走访,我们不仅感受了瓯海深厚的红色传统,更看到了革命老区发生的巨变。

  仙岩街道:

  华侨子女当红色小导游,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中共浙南一大会址位于仙岩街道渔潭村,紧邻温瑞大道,不远处便是著名的梅雨潭。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而在80多年前,位于温瑞塘河边的渔潭村因为具有交通上的巨大优势,是温州市区与瑞安之间重要的节点。瓯海区党史办编研一科科长郑祥斌介绍,我党在浙南地区的发展过程中,渔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温州连续发动几次围剿,“温独支”主要领导成员先后被捕,被迫停止活动,部分党员转入农村,继续同国民党展开斗争,然而几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1930年5月,中共中央委派王国桢到浙南地区开展红色工作。6月18日至22日,在王国桢的主持下,在渔潭村灵佑殿里召开了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来自浙南地区的25名党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共浙南一大会址所在的灵佑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994年7月被命名为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际上,准确地说,中共浙南一大会址是灵佑殿神龛下面的一个不足7平方米的储藏室。25名代表便是挤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完成了浙南党组织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这样一个“暗无天日”、通风极为不畅的狭小空间里,25个人坚持了5天。仙岩街道文化顾问黄卫东介绍说,不少人都是站着开完了这次会议。

  中共浙南一大纪念馆与中共浙南一大会址仅一墙之隔。纪念馆分上下两层,一层展区共分中共浙南一大展厅、红十三军展厅及温州独立支队展厅等3个部分。令人意外的是,纪念馆讲解导游全部由来自渔潭小学的归侨子女担当。创新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不仅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更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赞扬。

  渔潭小学红色小导游指导老师张丽莎介绍,在渔潭小学归侨子女占比很高,学校从2013年就开展红色小导游课程,有30多名学生参与。学校从中挑选优秀的学员,担当纪念馆的讲解工作。

  郭溪街道:

  景德寺见证温州和平解放,曹平打造休闲旅游基地

  1949年5月,一场关系温州古城命运的谈判在景德寺举行。当年的绝大部分温州市民并不了解这场谈判的价值和意义。正因为景德寺里和平的钟声,温州城和温州市民才免于战火的伤害。毫无疑问,借鉴北平和平解放模式的景德寺和平谈判,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1949年5月,中共浙南地委与国民党驻军二〇〇师师长叶芳在景德寺就温州和平解放进行了紧张的谈判。二次谈判分别就进城方式、政治待遇、联络信号防线划分展开。最终,在当年的5月6日夜里,浙南游击纵队兵分三路进入温州,5月7日清晨,红色的大旗插上了温州的墙头,在和平的钟声下,人们迎来了温州的解放。

  景德寺位于瓯海区郭溪街道贾福村山坳中,始建于宋朝年间,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设有展览室、谈判室,室外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墙广场与生态停车场,基础设施建设良好。

  景德寺陈列室第一展厅介绍的是与景德寺相关的历史名人和温州大事记;第二展厅为“瓯越新生露曙光”,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温州故事;第三展厅介绍了和平谈判的历史背景;第四展厅为“东瓯古镇迎解放”,主要介绍浙南地委和浙南游击纵队的情况,展示解放战争中温州人民的整体精神风貌;第五展厅为谈判室,还原了温州和平解放谈判的场景,情景再现代表们圆桌谈判的历史。展厅内现存放着温州早期党组织革命活动及温州和平解放的相关史料,包括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报刊、文物复制品等,生动复刻了温州和平解放的历史印记,诠释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内核。

  郑祥斌介绍:“选址景德寺很有讲究。首先位置偏僻,在我党的控制区域内。同时,本身这个位置离市区也不算很远。正是景德寺的谈判成功敲响了温州和平解放的钟声。这次谈判不仅使温州百姓免受战火,同时也加快了解放战争在浙南地区的推进步伐。”

  景德寺所在的曹平自然村坐落于郭溪街道狮子岭山的山坳处,周边山峦起伏,内部盆地平缓,半坡密林、梯田地貌,变化丰富。建筑大多保存原始的温州传统民居风貌。村民以农耕为生。如今,曹平正围绕着红色特色和自身资源,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了柚子基地、彩色稻田、樱花园、桃花园、酒文化餐饮院落,九醉文化等,展现优美自然环境和独特乡土文化,拓展农业观光和农耕文化体验等功能,提供民俗体验、休闲度假、娱乐餐饮等多元化服务。(来源: 温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