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福建 难忘下党

时间:2018-11-24 14:44:17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下党乡地处闽浙两省交界处的大山深处,面积70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8000多人。下党旧称党川,因溪水川流不息而得名;原有上党川村和下党川村之称;后来,当地群众口头习惯称呼上党村和下党村,一直沿用至今;下党村是下党乡驻地所在。

       下党乡平均海拨687米,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山峦叠嶂,植被繁茂,空气清新,生态天然,森林覆盖率达81%;乡境内有碑坑古民居、世界单孔跨度最大的贯木拱廊桥、上党莲花山等丰富的旅游景观;全乡拥有蕴藏量达3.5万千瓦水力资源,有以红色花岗岩为主的储量较大的矿产资源。

       然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下党乡曾是“贫困”的代名词。这里“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是远近闻名的“五无”特困乡。没有公路,生产、生活全靠肩挑背驮;没有电灯,农户家里就用火篾、油盏,真可谓“朝迎山村风寒,夜伴泥瓷灯盏”。当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很多年轻人因此纷纷奔走他乡谋出路。

       下党乡的深度贫困牵动着习近平同志的心。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曾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解决难题、推动发展,开启了下党脱贫致富的历史征程,也留下了“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深刻记忆。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市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下党现场办公时提出,要率先解决下党乡公路、水电和办公三大问题,相关部门“翻箱倒柜”共筹集了72万元。

       下党乡干部群众发扬“愚公精神”,以干得助,1991年第一条通乡公路建成,下党人民彻底告别了肩挑背驮的历史;2014年,被村民称为“小高速”的柏油公路顺利通车。目前,全乡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已开通5条进乡公路、10条通村公路;同时,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全面进步。

       下党乡“九山半水半分田”,群众生活极其艰辛困苦,梦想着“走出大山,摆脱贫困”。下党乡是典型的农业乡,地无三尺平,农业产业分散、规模小是长期困扰下党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然而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也是下党实现脱贫的希望之一。

       从2013年来,下党乡党委政府先后扶持发展了茶叶、锥栗、脐橙、猕猴桃等多个农业产业,其中,首当茶叶为重。下党山青水绿,云雾环绕,具备良好的高山茶生长环境。但受制于交通瓶颈,下党村生产的茶青均价每斤仅为2元多,茶农靠种植茶叶根本难以致富。乡党委政府意识到,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先解决茶叶增收难题,唱好“山歌”必须先唱好“茶叶歌”。

       为了让下党的茶叶品质更好、卖的价格更高,近年来,在福建省委组织部下派干部的指导下,植入“消费扶贫”理念,只卖茶园不卖茶,策划实施了中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品牌“下乡的味道”。整合一家一户零散茶园,以“每亩茶园年租金2万元,合同期5年”的形式向全国招募“爱心茶园主”,实现了变卖茶叶为卖茶园的转变。并将“诚信、质朴、原生态”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采取“企业进村、老板入户、结对帮扶、贫富互助”的方式,面向全国招募爱心茶园主,聚合爱心,定制茶园,实现茶园与茶杯的直接对接,让城里人用公道价喝上生态好茶,让下党村民直接受益。由此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

       在定制茶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下党乡立足本地实际,先后带领下屏峰村贫困户进行定制养鸡、下党村定制猕猴桃、曹坑村的定制葡萄以及定制蔬菜的模式扩展,“养在深闺待人识”的下党生态农产品也借机走出了大山,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扶贫定制茶园”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办收集整理的全国12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之一。

       下党乡拥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廊桥三座分别是全国单拱跨最大的鸾峰桥、全国最年轻的杨溪头桥及碑坑桥。其中鸾峰桥又称下党桥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寿宁下党乡下党村南,清嘉庆五年造,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北面桥堍建在岩石上,南面桥堍用块石砌筑,长47.6米,宽4.9米,南北走向,17开间,72柱,桥中心间用如意斗拱叠梁成八角藻井,上覆双坡顶。
鸾峰桥是全国单拱跨最长的贯木拱廊桥,单孔跨度37.6米,超过了曾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古建筑中净跨最大的石拱赵州桥0.7米,堪称中国虹桥之最。鸾峰桥威严挺拨,桥中神龛祀临水夫人,流传着许多美丽的民间故事,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是劳动人民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历史、艺术价值,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鸾峰桥又高又险跨度又长,但桥本身却是细腻的,绝美无比又有一种遗世独立的风韵。值得一提的是,习总书记和陈增光专员带着宁德地区十八个部门的负责人一行第一次来到下党时,就在鸾峰桥上现场办公、午饭、午休。

       近年来,下党乡依托下党生态、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以旅游促扶贫为引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上榜“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先后荣膺“中国首批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首批“中国千千万万乡村旅游品牌村”和“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下党的山山水水开始显露旅游价值,游客纷至沓来,仅2017年到下党参观学习旅游人数就达10万人次以上,并且催生了一批民宿、农家乐项目和旅游产品,带动3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

       为充分挖掘并发挥下党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原生态的自然优势,2016年,新一届县委以传承弘扬习总书记系列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为主线,以讲好“下党故事”为抓手,以塑造“清新福建、难忘下党”为品牌,精心设计“重走一段路、重温一段历史、上好一堂党课、举办一个仪式、夜谈一次心得”等“五个一”学习活动,致力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展示基地、群众路线的教育基地、摆脱贫困的实践基地等三大基地,逐步叫响“清新福建、难忘下党”全域旅游品牌。2016年以来,下党省委党性教育教学基地累计迎来省、市委党校学员400多批1700多人次入驻学习。

       为提升下党省委党性教育教学基地的承载力,带动业态发展,推进下党红色旅游开发工作,形成旅游扶贫成效,促进农民增收,2016年11月7日,下党村在全县率先成立“寿宁县民宿茶叶种植农户专业合作社”,提出实行“统一端口、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排房”四统一的工作机制,推出“旅游扶贫+民宿”新模式,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称赞。目前,下党民宿专业合作社有社员9家,共有52间93个床位,有效缓解了下党旅游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

       合作社根据下党民宿现有条件,制定出台了《下党村民宿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暂行办法》,每间民宿统一收费128元,其中社员80元、扶贫资金20元、管理费28元;在村委楼一层设立办公场所,实行统一管理和排房工作。在完善民宿管理的同时,为旅客打造安心、舒适的居住条件,民宿合作社引进先进洗涤设备,已完成洗涤房的建设,并投入运行,完全运转每天可满足500张床位的洗涤要求。

       如今,很多在外务工谋生的群众纷纷返乡,重新开辟茶园荒地,还兴办了一批民宿、农家乐。2017年,全乡农业总产值从建乡之初的186万元增加到9539万元,翻了约51倍;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1783元,是当年的60多倍;全乡121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基本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