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侨机工书信中的家国情怀

时间:2024-10-25 11:54:40来源: 意大利侨网

从云南回来已经很多天了,但心中念念不忘的是那些南侨机工书信中显露出来的家国情怀。那些信纸薄如蝉翼,却承载着厚重的爱国之情。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南侨机工书信,如今在时代的尘埃中被重读,字字句句间,映照出他们心底深藏的忠诚与悲壮。这些书信,是战火硝烟中的情感纽带,更是华人华侨对祖国的一往情深。


 
2024年10月10日,在由中国侨联主办,云南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重走滇缅路”2024海外华文媒体云南采访行活动中我看到了那一封封感人的书信,信纸上的笔墨苍劲有力。仿佛听得见南侨机工们笔尖轻触纸面的声响。那些信中的字句,并无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为民族复兴而奋不顾身的决心。


 
“亲爱的双亲:
此去虽然千山万水,安危莫卜。但是,以有用之躯,以有用之时间,消耗于安逸与无谓中,才更是令人哀惜不置的,尤其是在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时候,能亲眼看见祖国决死争斗以及新中国孕育的困难,自己能替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是不曾辜负了。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在救国建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所以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还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
女儿雪娇留书
廿八年五月十八日”
以上摘录的是南侨机工白雪娇的家书。白雪娇(1914年-2014年),又名白雪樵,祖籍福建安溪,191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936年入读厦门大学中文系,后回到马来西亚槟城当教师。1939年,在国家危难之际,她瞒着父母,应征南侨机工,成为滇缅公路机工队的一员,毅然回国抗日,也是著名的女机工之一。
展馆中还有杨青海家书、郑康林母亲家书等,他们在书信中写道:“国难当头,我辈岂能坐视不理。”简单的一句话,却如同千斤之重,抒发的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华侨的心声。


 
与家人离别时,他们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工、商贩或技师,但在国难当头的呼唤下,他们舍弃了安稳的生活,把个人的命运融入了家国的长河之中。
书信的纸张虽脆弱,但那份家国情怀却坚不可摧。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修筑通道,用心中的信念点燃希望的火焰。在那漫长的日子里,寄往家乡的信件中,不仅有亲情的牵挂,还有对未来的展望与对胜利的信心。他们用最质朴的言辞,勾勒出一幅幅为了民族而甘愿奉献的伟大画卷。
家书,既是他们与亲人之间的纽带,也是他们与祖国命运相连的见证。每一封信件,仿佛都是一份无声的誓言。在这些书信中,南侨机工们的心境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另一方面是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无限渴望。信中常见对家人的嘱托与问候,这些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亲情,但同样,他们也会在信中表达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虽然战局艰难,但我们终将胜利。”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战火中的每一个白昼与黑夜。


 
今天,当我们看着这些泛黄的书信时,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那份不屈的热血在纸间涌动。书信中的家国情怀,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依然深深打动着我们,成为那个时代华侨同胞赤诚爱国心的见证。
这些书信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南侨机工作为华侨华人在历史中参与民族大义的真实记录。它们反映了华侨们为抗战做出的巨大贡献,见证了他们从普通工人到国家英雄的蜕变历程,为历史留下了独特的华侨群体视角。




 
南侨机工书信是中华民族团结与抗争精神的缩影,书信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意志,展现了南侨机工在战争岁月中的坚韧与勇敢。相信这些信件通过后世的宣传与解读,会成为民族精神的珍贵教材,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