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21 11:56:08来源: 意大利侨网
青砖古巷、老屋旧物,还有倾诉不完的故事传说,这就是深藏在浙江的众多绝美古村落。
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当地以文化引领、民宿带队、乡村治理同步推进的乡村发展新路径,让久居深闺少人识的古村落焕发新活力,不仅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还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就业。
文化引领 ,画乡迎客来
“走过的只是路,坐下来才是风景。”这是流传在古堰画乡的一句话。距离浙江丽水市区23公里的古堰画乡,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通济堰所在地,瓯江帆影,远山如黛,吸引着众多画家、摄影家慕名而来。
前些年,徐萍在古堰画乡租了一块场地,创办起浙江第一个专业的写生基地,取名“在水一方”。“对于画画的人来说,风景写生的素材至关重要。当地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徐萍续签了租期,并扩建写生基地。原来只能接待200人的场地,现在成了拥有各种配套设施的艺术村,日接待700余人。有中央美院、中国美协等300多家艺术院校和机构在这里建立写生创作基地。“艺术村员工有70多人,基本都是本地村民,我把他们培养成正规服务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在家门口就能拿到3000多元的月工资,他们都很开心。”徐萍说。
来自贵州的匡凯黎是最早入驻画乡的画家之一。十多年来,他见证了油画产业的蓬勃发展,“政府给我们免房租,支持我们出去参展,对我们画家的扶持力度很大”。
如今,古堰画乡也逐步成为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融合,集美术写生创作、艺术展览交易和生态休闲旅游的特色小镇。文旅业每年带来百万客流量,让画乡对岸堰头村村民的年收入从10年前不足2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万元。堰头村党支部书记张伟武说,村集体现在每年有30多万元收入,除了用于景区日常运维,每两到三年还能提升一次环境品质。“环境没遭破坏,画家和游客才来。以后要保护得更好,村民生意才能做得长远。”
民宿带队,日子好起来
窗外,视野开阔,远山叠翠;室内,一土墙,一原木悉数留存,空间布局上有记忆小院、茶香小院等,这就是隐匿在山林深处的松阳县西坑村民宿“云端觅境”。民宿主人沈军明说:“我希望把现代乡村美学与白领放松休憩结合起来,在这里,有云、有鸟、有茶、有故事,有与都市平行世界里不同的另一天。”
很少人知道,这个诗意而古朴的“云端觅境”,修复自濒临倒塌腐朽的老房子。来到这里一年有余,沈军明见证了这个古村落发生的变化。“我第一次来的时候,村里污水横流,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做起民宿,这里的环境慢慢好起来。”
现在,村里的民宿常年客满,让当地村民看到了“绿水青山”的力量,也开始做起农家乐。沈军明顺着窗户指向东北方的一处老宅说:“那一家去年刚刚开业,我们互相推荐彼此给客人,合作得很好。”他会灌输给村民一些服务的意识,他们也乐意接受。“比如,之前可能做一锤子买卖,现在不是了,网络这么发达,大家来之前都会看攻略,所以会服务好每一位客人。”
“民宿,不仅在宿,更在于民。”松阳县委书记王峻一直强调这样的理念,“我们欢迎外来优秀人才做民宿,更鼓励当地老百姓发展民宿,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画乡老街,一个名为“米乐娜”的意大利风情小屋格外显眼。2016年,旅居意大利近30年的吴爱君一家人回到家乡。“我们租了一幢老房子,打造成意式风情美食店。儿子做糕点,女儿做饮品,我做意大利面。”吴爱君说,没想到,一下子火了。去年营业额超过120万元,预计今年会更好。“这里有乡音,也有美景,与意大利小镇没有什么区别,我很喜欢这里。”
乡村治理,古村活起来
地处浙江西南山区的松阳县,有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拥有7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至今保留着较完整的耕读文化,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
旧日斑驳的门板、坚固的木头桌凳,家常的炉火上手工烘制的月饼满街飘香,“煨盐鸡”、“沙擂”等松阳特色食物,都是“小时候的味道”……松阳人付出巨大心力,对老街实施“修补性抢救”,不求虚假繁荣,打造“里子工程”,造就了一条活着的“岁月长街”。
“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成为松阳老屋保护中不可或缺、最为鲜活的元素。
2016年以来,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提供的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松阳县上百栋私人住宅、文物保护级别较低的老屋得到修缮。在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徐甜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许懋彦等优秀设计师的主持参与下,一座座老房子、一个个古村落用“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最大程度保留了老屋的本色。
明初文士王景纪念馆在原址老屋的基础上修建,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原有建筑及周边环境被破坏,王峻前后四十多次到现场指导,他说的最多的字是“不”!
这让王景的后人、王村党支部书记王根水感触很深,“以前觉得全部推倒,建成全新的就是好的,现在开始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 王根水说,去年村民还花了4000多块钱,把被风吹倒的树加固,“这要在以前,早就砍掉当柴火烧了。”
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松阳县深入开展“拯救老屋行动”;丽水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平田村大荒田合作社”进行人工开荒,种植绿色农产品;建立全国首个地级市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实现全产业链服务一体化……
种种乡村治理举措的不断推进,老户主们逐步向老屋回迁,返乡的年轻人逐年增多,丽水多个地方出现人口流向的拐点:松阳县2017年常住人口比2015年多了5000多人,云和县石塘镇长汀村的人口留村率从不足20%提高至70%。
古朴的浙江乡村“活”了起来。
浙江:让创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鲜明标识
2024-11-15温籍旅荷侨领郑贤领慷慨助学:总想尽自己所能去帮一帮
2024-11-15庆祝温州市—石卷市友城结好40周年活动举行
2024-11-15【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黄乐怡:难忘母校培育恩 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4-11-14【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吴佳俐:感恩母校,大爱洒人间
2024-11-14【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张怡:一路风雨 一路繁花
2024-11-14【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潘佳俊:感恩母校,让我在世界舞台追逐梦想
2024-11-14【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徐春斌:感恩母校 助我成材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