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潮头踏浪行 开放敢为先

时间:2023-08-09 10:42:13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东南网-《福建日报》8月9日报道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之一和“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厦门牢记嘱托、勇毅前行,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经贸合作、海洋合作、人文交流四大枢纽建设,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10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厦门累计设立689家外资企业,合同外资33.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0.4亿美元。

       “陆”“海”联动,经贸往来通道更广

       向海而生、因港而兴,独特而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厦门得以在全球贸易的大市场中抢占先机。今年上半年,厦门市外贸进出口4800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进口2567.1亿元,同比增长18.2%。

       货通天下,离不开物畅其流。中欧班列被誉为“一带一路”上飞驰的“钢铁驼队”,日行千里通达世界,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主要方式。

       8月2日,满载着110标箱生活用品、柴油发电机等货物,一列中欧(厦门)班列从厦门自贸片区海沧园区驶出,开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至此,中欧(厦门)班列累计发送量突破10万标箱。

       作为全国首条由自贸试验区始发和首条加入中欧“安智贸”项目的国际班列线路,中欧(厦门)班列自2015年8月开行以来已稳定开行中欧、中亚、中俄三条国际货运干线,形成横贯亚欧大陆的物流新通道。

       陆路,“钢铁驼队”飞速驰骋;海上,“丝路海运”扬帆远航。

       作为中国首个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100条,通达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17座港口,累计开行超1万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1200万标箱。“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超300家,联盟影响力持续扩大。

       今年3月,厦门开创的“跨境电商+中欧班列+丝路海运”新模式,成为国内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之一。

       “海丝”与“陆丝”无缝对接,既为沿线各国带去更多“中国制造”,也为中国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通过中欧班列,能更快速地完成当季服装交货,抢占市场份额,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我省对俄服装贸易额最大的外贸企业厦门建宇实业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经理熊立新如是说。

       在印尼,国家级“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象屿集团投资运营的年产250万吨不锈钢一体化冶炼项目已初见成效。截至2022年底,该项目已累计生产不锈钢320多万吨,带动进出口贸易额100多亿美元,带动全产业链营收超1000亿元,为印尼当地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6万个。

       借“海丝”之势,得开放之利,“大厦之门”越开越大。2013年到2022年,厦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额从248.7亿美元扩大到508.9亿美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8.3%。东盟成为厦门最大贸易伙伴。厦门跨境电商综试区位列商务部评估综合排名第一档。

       改革创新,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一带一路”建设为厦门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新动能,而改革创新始终是开放发展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强调,“不搞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就不能进步”,“经济特区的任务就是改革,经济特区应改革而生,我们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厦门经济特区牢记嘱托,当好体制改革“试验田”,当好对外开放“重要窗口”,逐步构建起开放型经济体制,实现了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到自贸试验区、金砖创新基地等多区叠加、迭代升级。

       厦门自贸片区挂牌8年来,“试验田”变为“丰产田”——累计推出创新举措553项,其中全国首创142项;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5个典型案例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占全国8%;国务院7批167项改革试点经验中,“厦门经验”有31项……

       近日,厦门自贸片区“航空货运电子信息化”,被国务院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作为实现了“多个全国首创”的厦门自贸片区航空电子货运平台,已与17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公司成功对接,实现互联互通,今年以来,平台累计作业量突破16.50万票。

       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时期,海丝中央法务区应势而生。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厦门敢闯敢试,努力担当作为,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为平台,努力构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改革开放新优势。

       建设一年多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设立的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建成投用,厦门仲裁委被纳入最高法“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在厦门设立全球首个代表处。到目前,已受理涉外商事海事案件1176件,标的额86.6亿元。

       随着国家战略布局释放“叠加效应”,厦门迎来了更多国际化“金色机遇”。以金砖创新基地建设为契机,厦门通过组建金砖智库合作联盟和培训基地联盟,打造20多个示范性培训项目,成功举办30多期线上线下人才培训和交流活动,覆盖金砖五国及阿根廷等40多个国家,参训学员超86万人次。上线8个新工业革命领域赋能平台,推出104个示范项目,探索突破贸易壁垒,共同谋划合作共赢。

       互联互通,全球“朋友圈”更亲更近

       除了打造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的舞台,厦门还不断搭平台、拓渠道,创新打造对外交流合作窗口。

       2014年10月,东盟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正式落户集美,通过搭建国际文化、经贸、教育等产业交流平台,助力“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国外多元文化引进来”。

        “秉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产业融合理念,我们积极创建东盟艺术家创作基地,形成稳固的跨国文化产业合作联盟。”中心主任桂广辉说。

       到目前,中心已在海内外成功举办了25场国际文化、经贸交流活动,培植了“中泰艺术精品联展”“东盟文化艺术创作季”“厦门-泰国电影展映”“厦门-中菲音乐之声”等国际艺术IP。

       “引进来”“走出去”,越来越多的文化交流合作借由“一带一路”倡议这座国际化桥梁实现。

       今年6月,作为2022年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国际图书版权超市”中外出版对接交流会扬帆起航,10多家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机构漂洋过海,齐聚厦门共赴一场版权之约。

       交流对接会期间,Booksmaker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11家中外机构签约入驻“国际图书版权超市”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吸引100余家国内出版机构、文化IP开发企业、有声书制作机构以及配套翻译、印刷服务提供商入驻,举办版权对接洽谈活动50余场,推动了《少年陈景润》《盗墓笔记》《藏海花》等一批主题图书、热门中国文化IP、童书、网络文学输出海外。

       在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厦门积极搭建“一带一路”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等共建的国际工业物联网研究院揭牌。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和职业院校,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活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办学7年来,已培养五届毕业生共3358人,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人才力量,成为我国教育“走出去”的典范。

       扩展合作“朋友圈”,共画发展“同心圆”。厦门与以色列内坦亚市正式结为国际友城,厦门港与泰国廉差邦港缔结友好港,与智利圣地亚哥首都大区正式建立友好交流关系。截至2022年底,厦门已结交的国际友城有22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14个、友好港15个。(记者 林丽明 廖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