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11 08:15:42来源: 意大利侨网
10月9日,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正式开幕,吹响了泉州扛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军担当,奋力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的响亮号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未来5年,泉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敢拼会赢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蓄势再出发。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晋江经验’,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实现经济总量与产业层次双提升、城市能级与城乡品质双提升、创新活力与港澳台侨优势双提升、民生福祉与城市文明双提升、法治泉州与平安泉州双提升,勇当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军,奋力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泉州篇章。”泉州市领导表示。
勇当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主力军
作为我国民生制造业重地,泉州已发展形成9个千亿产业集群,20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2万亿元,稳居全省第一。
如何变制造大市为“智造强市”?未来5年,泉州将突出科技赋能、数字赋能、绿色赋能,建设全球先进制造基地,勇当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主力军。具体包括:
加速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实施“四个倍增”科技赋能计划,持续努力3至4年,实现高端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人才、研发投入翻番;抓紧建成时间中心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环清源山科创走廊,高标准建设清源创新实验室,谋划建设泉州科学城,建好丰泽、晋江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支持“一县一平台”“一重点产业一支撑平台”建设;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设立创新飞地,力争到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引才纳才,广泛会聚“高精尖缺”人才、工匠型人才和青年人才,力争高层次人才团队突破120个等。
加速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行动,从纺织鞋服、机械装备、水暖厨卫等行业做起,争做产业数字化的领跑者;实施“五十百千”平台经济行动,争做数字产业化的生力军;优化提升泉州软件园、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等数字经济集聚区等。
加速产业强链建链补链。着力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力争到2026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15家以上;建好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进中央法务区、知创产业园建设;实施主导产业链长制,推行“一链一图一制一策一专班”,重点壮大“二一一”产业链群;打造“石化—纺织鞋服”两万亿级的产业链群;建设新国货之都和世界纺织鞋服基地;建设全球泛家居产研销中心和全国建材(装饰)产业现代化基地,打造“建材—家居”万亿级的产业链群;建设全国重要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和半导体产业基地,打造“机械—电子”万亿级的产业链群;建好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等。
加速低碳集约绿色发展。启动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产业低碳化转型;推行“亩均效益”改革,鼓励园区建设高标准厂房、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引导企业加快进园区;加快泉港、惠安地下水封洞库储油项目建设,发展海洋食品药品、海上牧场、滨海旅游等。
勇当区域协调发展主力军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提升泉州发展能级的依托。
未来5年,泉州市将勇当区域协调发展主力军,突出区划重构、聚城畅通、聚湾强心,建设代表中国海洋文明的区域中心城市。
加快环泉州湾中心城区建设。加速晋江、洛阳江两岸和出海口集聚发展;以世界文化遗产集中区为引领,联动古城提质、新城集聚,提升建设海丝国家中心城市的共享区;启动建设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的先导区,融合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探索区政合一,带动晋江南岸连片开发;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的先行区,争取设立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文化公园的起步区等。
推进区域同城化发展。以“泉州芯谷”为引擎,对接翔安机场、厦门港,推进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和泉厦科创走廊建设,渐次建设工业城、科技城、未来城,推动与金门率先融合发展,建设两岸科技创新高地;以泉港、泉惠石化园区为支撑,强化产港城联动,争取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世界一流的炼化一体化和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推进湄洲湾两岸共同建成闽中出海大通道和能源大港;支持南安规划建设北部新城;支持安溪规划建设“大三环”,打造茶乡特色新城,建设新型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支持永春加快“东拓西进”,打造生态型新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支持德化大城关提质扩容,打造世界陶瓷之都,建设共同富裕的山区范例。
构建“369”交通圈生活圈产业圈。加快实现中心市区30分钟通勤、中心市区至市辖县域60分钟速达、中心市区至省内各地市90分钟通达;重点加紧“三环十射一联”快速干道网建设步伐,2年贯通“一环湾”,5年贯通“中环城”,同步打通东环城路和南环城路;建设“公交都市”,完善“环湾快线+常规公交+微公交”体系,启动R1线建设,争取地铁系统获批,逐步形成大中运量为主导的公交体系;着力市域交通直联速达,强化加密两翼、贯通西部、通山达海。重点通过国省干道、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加速形成“一小时城市圈”等;着力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强化南北拓展、东西串联、提质扩容等。
创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围绕22处遗产点及关联环境颁布法规,完善遗产保护体系,让文物“活”起来。建好考古和遗产研究基地;规划建设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和南外宗正司遗址、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推动古城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办好海丝国际艺术节、世界闽南文化节等活动,深化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
共同守护“两江一带”。下大力气实施“两江一带”生态保护行动;强化上下游联动,市县同步策划和实施一批生态修复工程,5年内确保两江流域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等;重点实施“蓝色海湾”行动,强化江海协同,打造最美海岸线,5年内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0%以上等。
勇当深化改革开放主力军
扩大改革开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这是泉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内在要求。
未来5年,泉州将勇当深化改革开放主力军,突出扩大内需、释放潜力、激发活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深化“晋江经验”改革实践。推深做实国家级、省级改革试验试点,努力在新一轮改革中贡献更多泉州案例;聚焦战略重点抓改革,大胆推进新区新城规划建设、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区管理等机制创新,打开战略突破口。探索国企与社会资本合作孵化重大项目,支持石狮传统商贸口岸转型、晋江县域集成改革、永春“两山”理论实践创新等改革。
优化“遵法度、有温度”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营商环境“1+17”优化提升行动,打响“马上就办、泉心泉意”政务品牌,推进“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自助办、就近办、跨域办”“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实现全覆盖;推广“快速维权协作”“破产审批府院联动”等特色护企机制,建设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等。
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建设全球消费品集采中心,建设“一带一路”新交汇,建设泉商侨商回归大平台。多措并举打好“新侨牌”,开展华侨暖心工程,策划华侨未来园区、国际生活社区、医疗康养中心,筹备世界侨商大会等。
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以“通”促融,筑牢向金门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完成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推动建设石井闽台客货运码头,支持泉台农业“两园一中心”创新发展等;以“惠”促融,建设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人才社区,吸引更多台湾青年来泉学习实习、就业创业;以“情”促融,深化亲情乡情延续工程,实施海峡两岸闽南文化溯源交流工程,办好海峡论坛泉州同期举办项目、郑成功文化节等活动。
勇当促进共同富裕主力军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未来5年,泉州将勇当促进共同富裕主力军,突出共建共享、共管共治、共同缔造,建设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
创新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机制。实施乡村建设“1+6+2”系列行动,力争到2026年“五好”乡镇比重超六成;做大做强特色富民产业,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的所有老旧小区改造;着眼缩小区域差距,深入推进山海协作,深化山海“一帮一”、城乡“手拉手”、干部“结穷亲”活动;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全面振兴老区苏区等。着眼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开展“技能泉州”“工匠泉州”行动,实施城镇职工、农村居民、高级人才、困难群体“四大群体”增收计划,深化万名高校毕业生引进工程等。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力争到2026年,所有县(市、区)学前教育优质覆盖率达45%以上、公办率达50%以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行动;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华侨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支持泉州师范学院建设一流应用型高校、更名为大学,支持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晋江科教园和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等。
强化健康与社会保障兜底。建设健康泉州,建好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支持百万人口县(市)建设临床公共卫生中心等;实施全民参保,串联衔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性医疗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建设老年儿童友好型社会,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统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发展,打造15分钟健身圈,高水平办好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等。
推进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加速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推广“和谐村”“三治融合示范村”等善治典型,完善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等。
以法治引领深化平安泉州建设。建设法治泉州,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实施“八五”普法;巩固平安泉州建设成果,深化“雪亮工程”“E通政法”实战应用,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行动和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常态化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机制等。
重点实施5大工程
一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程 以新基建新经济基地建设为牵引,重塑产业集群生态,“抓优”促传统产业转型,“抓新”促高新产业壮大,“抓精”促未来产业培育,加紧策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平台,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二是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创建工程 在遗产保护中促进城市发展,活化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场景,更加注重水下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复原中华海洋文明的梦想。更加重视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城市品格的构建和培育,以文润城,加速区域内海丝元素,港航资源整合,促进文旅融合,形塑城市品牌。
三是新区新城有机集聚工程 实行强有力的跨域规划建设统筹、生态环境共治机制,优化“一湾两翼三带”城乡结构,推动环湾组团整体崛起。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片区滚动开发。
四是“聚城畅通”工程 以高速快速一体化带动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优化。贯通环湾快速路网,建设中心市区至县域的多向放射线,增加跨江跨海通道,实现过境交通外移,大手笔勾画城市轮廓。
五是共同富裕先行工程 满足“一老一幼”健康需求,提升“一大一小”教育水平,畅通“一快一慢”出行系统,营建“一动一静”生活场景。发挥民营经济和港澳台侨资源等优势,打造创富之城、慈善之市,念好新时代“山海经”。
三大目标
建设海丝名城——定位海丝先行区和战略支点城市,着力建设海丝综合交通、经贸合作、文化展示、城市联盟的重要门户,打造面向东南亚的工商业中心,活态传承中华海洋文明,建成世界遗产保护典范之城。
建设智造强市——当好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建设全球先进制造基地,实施“数字泉州”战略,规范发展平台经济,再创“晋江经验”新辉煌。
建设品质泉州——争创共同富裕先行城市,着力在高品质开放创新、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上实现更大突破,让城市文明有序,烟火味、包容性十足,建设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圆梦之城、幸福之城。(来源:东南网-福建日报)
【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吴梦霞: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2024-11-15【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姚月昕:以画笔绘就青春,用热爱铸就辉煌
2024-11-15【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薛层高:感恩母校,砥砺前行
2024-11-15【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姚遥:上墅岁月——逐梦之旅的回望与绽放
2024-11-15【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王昊坤:青春梦想,从这里启航
2024-11-15【洋腔队】“90后”苏丹教师马宋长春教书:这的一切都挺好
2024-11-15【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王一凡:艺术人生,始于私高
2024-11-15【喜迎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40华诞】倪霖杰:致青涩青春 畅美好未来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