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将这样建设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

时间:2021-07-29 11:59:33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为充分发挥华商华侨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建设,日前,我市出台《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据了解,先行区范围包括“三区多园”,并拓展到全市范围,通过引聚华商华侨资源、强化产业协同、优化创新生态、促进优势互补,形成高质量协同发展格局。

“三区”包括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浙南产业集聚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是打造世界华商华侨创新创业的主平台,是承接先行区产业建设的主阵地。

“多园”包括中央商务区(中央绿轴+滨江商务区)、七都未来科技岛、温州全球商品贸易港、温州空港新区、瑞安江南新区、文成现代通用航空华侨特色区等华商华侨较为集聚的地区,是打造各具特色世界华商经济发展平台的重要区块,通过在这些重要区块推进要素集聚和事权下放,率先形成一批重大项目招引、社会经济改革创新等领域的亮点示范。

发展目标

按照“一年造氛围、三年见成效、五年成示范、十年造样板”的要求,充分发挥先行区先行先试的试点优势,整合优化一批吸引华商华侨来温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让华商华侨更有获得感;破除一批不利于华商华侨在温生活、创业的体制机制问题,让华商华侨更有归属感;打造一批华商华侨来温创新创业的优质平台,成为吸引华商华侨回归创新创业的样板。

2021年

华商华侨来温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壁垒得到破除,在温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探索建立国内领先的华商华侨创新创业制度框架和营商环境,华商华侨来温创新创业的氛围初步形成,年内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元,“三区多园”引进超亿元项目40 个以上、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3个以上,争创国家级新侨创新创业基地。

到2023年

华商华侨来温生活、投资意愿不断提升,富有华商华侨鲜明特色的平台和项目不断涌现,利用华商华侨引进外资和进出口贸易等初见成效,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到2500亿元以上,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90亿元以上,实际使用外资达4.3亿美元以上,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海外孵化中心)15个以上,在海外院士引入方面实现突破。

到2025年

华商华侨产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集聚优势凸显,凝聚华商华侨力量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开放格局全面形成,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利用华商华侨引进重大项目、进出口贸易等走在浙江和全国前列,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到3000亿元以上;面向全球引进一批顶尖杰出人才和世界一流学科带头人,集聚海内外院士人才或“鲲鹏计划”人才25名以上,引进集聚国内外知名的学科骨干和领军人才100名以上和能够带动新兴学科、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名以上。

到2030年

华商华侨资源优势转变为国际竞争合作优势的政策制度体系全面形成,建成更为开放、华商华侨更有获得感、内外经济往来更为紧密的先行区,成为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新样板,为全球华商华侨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温州经验、温州方案。

温州全球商品贸易港 杨冰杰 航拍

主要任务

共同做强国际产业链打造华商华侨创新创业高地

积极吸引华商华侨回归投资

聚焦新材料、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在浙南科技城布局建设华商华侨回归创新平台、华商华侨总部企业园,形成华商华侨科创产业发展主阵地。围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临港产业、机电设备、现代商贸物流等,在浙南产业集聚区和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布局建设华商华侨回归产业园,形成华商华侨产业回归的主战场和高质量外资聚集区。争取华商华侨科技创业园项目落地,加快建设海归人才创新创业园、瓯海丽岙华商华侨融合发展共同体、文成现代通用航空华侨特色区,着力打造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到2023年,“三区多园”引进、建设一批华商华侨投资重大项目,累计引进超亿元项目120个以上,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10个以上,超50亿元项目3个以上,创成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2个以上。

浙南·云谷 杨冰杰 摄

发挥华商华侨网络招商引资桥梁作用

坚持引资和引技并举,推动华商华侨和本土企业联合开展跨国经营和投资,提升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华商跨国公司,推进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积极构建“一带一路”温州侨团商会联盟,鼓励华商华侨“以侨引侨”“以侨引资”,吸引更多央企国企、国内外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在温州布局、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海外参股、并购、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提高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与全球化服务水平。到2023年,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6个以上、华商华侨总部回归项目120个以上,累计招商引资华商华侨到位资金2500亿元,非温籍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占比提高到40%。

形成“走出去”境外产业园示范

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园建设发展,提升越南龙江工业园、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等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水平;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与具备资质的华商华侨依法开展合作,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加深资源能源等领域合作;谋划在越南、印尼等国设立境外经贸联络处,引导更多国内走出去的企业入驻园区。到2023年,新创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1-2个。

温商投资印尼青山工业园全景图

高水平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提质建设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利用。充分利用华商华侨和全球创新资源,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国际技术、人才、项目的转移转化,依托华商华侨平台与资源,谋划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海外孵化中心),支持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团队,打造提升一批具有核心团队的新型研发机构。打好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三大会战”,促进生命健康、智能装备两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集聚发展,成为先行区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到2023年,自创区累计提质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20家以上、招引亿元以上创新型项目120个以上、引育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0个以上、引育海外高层次人才60人以上、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海外孵化中心)15个以上。

2018年2月11日,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深化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

充分发挥示范区在吸引华商华侨方面的优势,聚焦示范区“3+11+N”平台体系建设,围绕智能制造、科创服务、生命健康、生态农业等领域推进对台开放合作。深化温沪台合作机制,做强浙江·台湾合作周温州专场“1+X”论坛品牌,做实“一县一品”对台交流活动,推动温州与台湾多元化、常态化交流合作。建设瓯江口台商科技产业园、两岸民商学院等一批对台合作平台,推行“民资+台智”新模式,支持民营企业对台合作,优化台湾青年创业就业生态,全域打造“台青筑梦家园”。

打造全球华人英才集聚地

实施“鲲鹏计划”、全球精英引进计划,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投资机构、中介组织在拓展全球引才网络方面的作用,创新华商华侨人才流动和激励政策,通过瓯江实验室、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等平台招引海外华侨高层次人才,推动“百万人才聚温州”。高规格举办先行区推进工作培训班。到2023年,新引育“全球精英引进计划”“省海外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180名以上、“鲲鹏计划”6人以上、海外院士1人以上。

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

提升华商华侨来温交通便利化水平,启动龙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建成温州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重要国际机场。在疫情可控的情况下,努力开通至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等华商华侨集聚地区的国际航班,大力发展国际货运直航或包机航班。进一步延长口岸通关服务时间,力争实现所有国际(地区)航班旅客随到随检、快速通关。到2023年,国际(地区)通航点达到18个以上,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突破1万吨。

温州机场T2航站楼  苏巧将 摄

建设辐射东南沿海的重要枢纽港口

提升温州港口对外集疏运体系水平,加快乐清湾港区、大小门岛港区扩大开放,推进乐清湾港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做大做强温甬外贸集装箱内支线,增开或加密温州至东北亚、东南亚地区集装箱班轮航线,力争开通温州至印巴、中东地区集装箱班轮航线。到2023年,新开通近洋航线3条以上,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外贸货物吞吐量突破600万吨。

推动义新欧班列“温州号”常态化运输

加强与温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进口商品集散中心等开放平台的合作,探索发展“保税+进口”“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中欧班列+市场采购”等贸易模式,推动班列运输与进口市场培育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回程班列。支持温州铁路口岸与状元岙国际集装箱码头、龙湾国际机场通过海铁、空铁联运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鼓励华商华侨充分利用我市班列政策优势,开通至马德里、杜伊斯堡、布拉格、莫斯科、明斯克等主要节点城市专列,建设中欧班列海外仓(或服务站)。到2023年,累计开行达300列,其中回程班列占五分之一以上。

义新欧“温州号”

共同助力贸易强国建设打造国际贸易枢纽性集散地

创建国家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构建全球华商营销网络,深化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贸合作,做强东南亚、南亚等传统市场,深挖非洲市场潜力,全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国家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度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及相关配套活动,举办第四届浙江(温州)进口消费品博览会;充分发挥华商华侨网络优势,组织我市企业参与国外著名展会,带动本土企业发展。借鉴已创成示范区经验做法,突出地方特色,创新监管制度、服务功能和交易方式。到2023年,进口额年均增速达到5%以上。

加快建设温州综合保税区

充分发挥温州综合保税区的政策红利,支持华商华侨参与建设,吸引更多华商华侨来温创新创业。到2023年,保税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等产业显现规模效应,形成跨境电商业务生态链、出口加工业务生态链、特色产业跨境出口新零售模式生态链三大可持续发展生态链体系和多元化经营格局,全年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其中跨境电商等业态创新50亿元、商贸类20亿元、加工类30亿元)。

温州综合保税区 李建安 摄

积极争创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加强与国际服务贸易对接,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领域,建立和培育政府间、国际组织、商协会及企业间多样化伙伴关系,积极引导华商华侨嵌入服务外包链条,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型升级,切实发挥服务贸易对稳外贸稳外资的支撑作用。加强服务贸易发展基地建设,加大服务贸易领军企业培育力度,利用展会、线上交易平台等多种形式开拓服务贸易市场,打响“温州服务”品牌。到2023年,力争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5%以上。

打造浙闽赣进口商品集散中心

以“一中心一基地多平台”建设为支撑,完善进口平台建设布局,加快进口商品交易市场建设;聚焦进口需求和主体培育,引入进口品牌商品,扩大资源型产品、食品和日用消费品进口,更多华商华侨参与打造浙闽赣地区特色鲜明、品种齐全、结构合理、模式多样的进口消费品集散地和服务本地的“世界超市”。到2023年,累计实现核心区全球贸易港进口超200亿元(含大宗贸易和生产资料进口)。

建设中国(温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建成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平台与相关监管部门的数据互通和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的功能叠加,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推进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创新,提升我市跨境电商监管方式报关货物到市外重点口岸转关便利化水平。加快建设瑞安跨境电商产业链等一批跨境电商重大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共同推进的模式,加大外贸企业培育力度,努力打造一批外贸出口品牌,推进鞋类、服装、汽车及零部件、眼镜、宠物用品、教玩具等国家级外贸基地升级及鹿城、瑞安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到2023年,力争跨境电商综试区交易额达200亿元以上,建成跨境电商产业集群18个。

鹿城跨境电商出口产业园

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迭代升级联网信息平台“侨贸通”窗口,以“互联网+侨商+市场采购贸易”为理念,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本土中小企业和海外华商华侨搭建贸易信息枢纽,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深入开展“千百十”数字化出海培育工程,加速“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业态融合,适时举办国际时尚消费暨浙江(温州)轻工产品博览会,提高试点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到2023年,累计出口超200亿美元。

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

深化RCEP贸易创新机制

充分衔接RCEP规则、规制和标准,积极吸引相关国家华商华侨来温创新创业,推动RCEP区域内经贸合作交流。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以及关键技术的国际合作和攻关。优化口岸通关流程,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密切联系RCEP区域内各国驻华使领馆和工商会,促成经贸考察、投资洽谈、产业推介等,争取1-2个产业合作机制秘书处落地温州,提升温州国际影响力。

建设“侨”元素富集的特色小镇

加快建设瑞安侨贸小镇、洞头同心旅游小镇、文成森林氧吧小镇等一批“侨”元素富集的特色小镇,到2023年累计完成投资超50亿元。

瑞安侨贸小镇 孙凛 摄

共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教育医疗旅游休闲合作区

推进华商华侨教育资源共享与合作

加强与境外知名院校合作,鼓励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在温州设立分支机构。深化温州肯恩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以制度创新推进温台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支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充分整合海外人才资源,与民营企业联合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谋划建设中德、中意职业教育园区。积极支持温州大学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并开展相关涉侨研究助力先行区建设。支持创办浙江温州尤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设立温州国际华文学校等,改善华商华侨子女在温学习环境,提升华侨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参加中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便利化水平。

温州肯恩大学一角  杨冰杰 航拍

积极提升华商华侨医疗康养水平

积极保障华商华侨回国创新创业依法享有的各项权益,积极保障、救助贫困侨属,符合条件的纳入养老保险体系。积极推进温州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中高端养老产业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业发展,吸引更多海外华侨归国养老。积极参与我省与日本静冈县、德国石荷州的常态化养老服务国际交流,鼓励举办国际性、区域性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老年产业博览会,支持建设国际化养老机构、养老社区。

打造国内“侨家乐”高地

紧紧围绕“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定位,以海内外温籍华商华侨群体、长三角地区以及浙闽赣区域的国外友人、高端白领和外企人员为主要目标客户群,并逐步延伸至城市中青年人群,以满足休闲、度假、康养等休闲旅游需求为导向,以“侨风侨韵、温情温享”作为主打特色,坚持“以侨引侨、以侨引外”,对标世界顶级精品民宿和酒店,引育一批精品主题民宿和酒店,努力打造具有温州特色、品质一流、全国知名的“侨家乐”高地。在文成试点基础上,各县(市、区)进行推广扩面,到2023年底,全市精心打造“侨家乐”民宿特色样板100家以上。

“侨家乐”民宿

共同弘扬温州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温州学”和永嘉学派研究,保护传承利用好温州古城五马街、江心屿和文成刘伯温故里等历史文化遗存,支持泰顺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共同培育建设一批彰显侨乡文化特色的非遗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休闲、研学和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实施“华商华侨走进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保护行动。

公园路

扎实推进“文化留根”活动

深入实施“新家园·新乡贤鹿鸣”计划,加快世界温州华商华侨资源转化。争取全国侨联在温举办创业中华峰会(暂名)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华人华侨参会,开展华商华侨联谊、项目推介等一系列特色活动。

建立健全华商华侨子女联络服务机制

加强与来温发展的全国新生代华侨的沟通联系,搭建青年华商华侨工作创新平台,畅通社会服务、创业环境、政策扶持等信息交流渠道,举办“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等特色活动,为华裔青少年回国就学、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提供服务和便利。

推动投资往来自由便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争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推动“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由多点突破向系统集成深化拓展,迭代升级“146+X”清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破解影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吸引华商华侨回乡创新创业方面探索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成为华商华侨与本土民营经济融合发展的样板,并争取第一批创成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锁定“民营经济看温州”标杆地位,争取形成“华侨回国来温州”的势头,打造华商华侨归国创新创业的样板。到2023年,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指数达到92分以上。

探索加强与自贸区的联动发展

加强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改革联动,加快复制推广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探索温州综合保税区与海南自贸港等国家对外平台的联动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探索推进华商华侨进口便利化,支持华商华侨通过跨境电商开展日用品进口业务。

探索金融便利化举措

推进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探索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开展华商华侨出口信用和海外投资保险联保业务,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服务便利化。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建立华商华侨创新创业担保资金。研究推进个人外汇便利化措施,进一步简化华侨个人经常项目结汇手续。

鼓励侨资进入金融领域

鼓励华商华侨、海外侨资金融机构来温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鼓励侨资发起设立科技型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华商华侨以资产并购、股权并购等方式参与先行区企业兼并重组,在推动国际金融资本与本地金融产业嫁接的同时积极吸引优秀海外金融人才回国参与温州金融发展。

优化便侨惠侨服务环境

深化涉侨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为侨服务“全球通”2.0版,持续推进“全球通”服务点数量拓展、质量提升、服务优化,推动“全球通”移动端平台事项增项、功能升级、全市应用;创新推出跨境公证、跨境调解、跨境仲裁、跨境法律服务等四大场景,加强涉侨权益保护,把“全球通”平台打造成政务服务、防疫互助、应急联动、维护侨益的综合服务平台;拓展为侨服务窗口,建立健全海外侨团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压缩和简化外籍华商华人工作许可办理程序和材料。

2020年12月17日,温州为侨服务“全球通”移动版上线,运用移动版办理首个跨境服务事项。

加强华商华侨权益保障和风险防范

健全完善诉讼、仲裁、调解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涉侨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立涉侨诉讼服务、涉侨案件联络员制度,积极推荐和确定符合条件的归侨侨眷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涉侨案件审理工作;在归侨侨眷比较集中的区域设立法院巡回办案点,推进在线诉讼,方便华侨参与诉讼。

建立华商华侨外贸预警预判动态监测系统平台

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分析和预警,切实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积极发挥华商华侨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中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华商华侨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来源:温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