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故事 | 华人中医师陈震:让中医药在海外“落地生根”

时间:2024-10-23 10:26:26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国侨网10月22日电 题:华人中医师陈震:让中医药在海外“落地生根”

  36年前,学习中医的硕士研究生陈震踏上横贯欧洲的“东方列车”到匈牙利布达佩斯参与合作项目,自此与这个中东欧国家结下不解之缘。

  36年来,中医药行业在匈牙利从无到有,从被误解到取得合法地位,陈震一路参与,一路见证。在这里,他不仅成为知名华人中医师,取得事业上成功,也收获了作为一名医者的纯粹“欢喜”。

  回首往昔,陈震心中留下诸多感人故事,在向中国侨网“华人故事”讲述这些故事时,他几次表示,许多时候并不需要考虑“为什么”,只是凭着“但行好事”的初心去行动,生命本身自会有答案。

  01传统中医,在匈牙利“落地生根”

  1988年,还在读书的陈震通过中医合作项目第一次来到匈牙利,从北京到布达佩斯,火车开了8天,铁道从窄变宽,又从宽变窄。

  自此,他在4年间先后8次赴匈调研、讲学、诊疗,在这趟横贯欧洲的“东方列车”上,他累计往返了数十万公里路程。这期间,他与当地学者对155种中药展开研究,在匈牙利发现了近百种与已知中药材同科同属同种的草药。

  “这说明匈牙利的自然资源能够支持中医药行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另外,匈牙利当地的医疗环境也为中医药行业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1993年,看中机遇的陈震创办了匈牙利东方国药集团,开始在诊所中为朋友治病。2002年,他又在匈牙利兴建了一家符合欧盟标准、通过欧盟药监局认证的天然药物制药厂,开始以现代化、自动化的手段生产标准化的中成药。

  但在以西医为主的匈牙利,“初来乍到”的中医药并没有很快获得广泛接受。2003年,匈牙利警方以涉嫌触犯动植物保护法为由,拘留了两名中医医生。

  陈震回忆称,当时执法部门看到名为“老虎膏”的药品包装上画着老虎,误以为药品中含有老虎骨等成分。为释清误会,他和同事还与匈牙利环保部门打了官司。

  “这让我们意识到,虽然有合适的资源和患者的认可,但要让中医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还需要法律层面的支持和认可。”

  2003年9月,在陈震等人的努力下,匈牙利卫生部向13位中医发放了行医许可,他们可以在匈牙利医生的监管下开展诊疗工作,中医在匈牙利的行医权利得到了初步保障。

  此后,在陈震等匈牙利中医人的持续努力下,匈牙利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持续上升。“我们使用匈牙利语出版中医药书籍、杂志,向他们讲述中医的治疗理念和文化背景,也持续不断地看诊、义诊,治疗效果口口相传,患者群体从政府高层人士覆盖到偏远乡村的困难居民。”

陈震在匈牙利开展义诊。受访者供图
 

  2013年12月,匈牙利国会正式通过立法确立了中医药的合法化,中国中医医生获得了在匈牙利独立行医的资格,匈牙利也成为欧洲首个为中医药立法的国家。

  “我印象深刻,表决时有259票赞成、73票否决、7票弃权,这样高的赞成比例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这说明中医药已经得到了匈牙利民众更广泛的认可。”陈震说。

  此后十余年间,陈震一如既往全心投入中医药行业工作。诊治病人、出版书籍杂志、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培养中医药行业人才、推动建立中医学院、开展中医药行业跨国交流……他始终以自己的所学所长让匈牙利民众知道中医药、受益于中医药。

  02中医药是钥匙,也是桥梁

  在陈震看来,在匈牙利耕耘中医药事业不仅是他医疗事业的开创,也是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漫长实践。

  “中西医各有所长,二者之间的交流也是中外文明互鉴的方式之一,如何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果和效率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陈震介绍说,经过近40年时间发展,匈牙利现在有50余名中国中医、5000至6000名“洋中医”。

  “这些当地中医师各自负责一定区域内居民的基础医疗保健和普通疾病诊治,他们在工作中能够用匈牙利民众更熟悉的方式方法开展中医药治疗。在他们的治疗下,许多患者对中医诊疗更加认可,也会来我们的诊所做进一步咨询诊断。”

  陈震认为,语言是打破文化折扣的第一道关,因此,除培养当地中医师外,他还致力于使用当地语言讲述中医药知识。

  2002年,陈震首次出版了匈牙利语专著《药膳与验方》,通过中西医对比的方式讲述应如何认识疾病、如何通过食物制作药膳,帮助身体保持健康。在过去的20余年中,这本书10次再版,成为当地人了解养生知识的一扇窗口。

  此外,陈震还坚持定期出版匈牙利语健康杂志,从1998年起至今从未中断。他在杂志中介绍中医药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中医诊疗活动信息,并根据季节推荐健康食谱。

  “最新一期杂志就介绍了在现在的时节,人们应如何通过饮食调理,进行‘秋收冬藏’,帮助身体准备好应对寒冷的冬天,其中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所提倡的‘因时制宜’理念。”

陈震获颁匈牙利国家自然疗法年度人物奖。受访者供图
 

  陈震表示,人类对健康的追求不分国界,打破语言壁垒增加了书中内容的易读性,而阅读文章、书籍能够使读者进行深度思考,发现事物更本质的规律。“匈牙利人热爱读书,许多读者出于健康需求阅读文章和书籍,了解中医药知识,进而对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产生兴趣,又开始学习中文。”

  在陈震看来,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也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匈牙利‘向东开放’政策的带动下,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多,民心相通能够跨越我们彼此间的文化距离,这样我们的合作才能走得更远更健康。”陈震说。

  03不忘初衷,常怀医者仁心

  在匈行医近40年,每次得到患者的认可都是陈震最为感动的时刻。在他看来,虽然医生的天职是治疗疾病、救死扶伤,但对患者而言,疾病的背后是复杂的生活,因此医生更应该敬畏自己的工作,敬畏生命。

  陈震表示,平日走在路上,常有曾经的患者认出他来,与他攀谈,也不少患者也与中医师成为朋友,并自发向他人介绍中医药。

  曾有一位匈牙利医生在退休后患上疾病,行动不便。尝试中医疗法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最后能够自主行动。于是,这位医生直到去世前,都在向周围的人推荐中医药、介绍知识。“他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感谢,这也成为他每天出门活动身体的一个契机。”

  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陈震的孙子曾邀请一名塞尔维亚同学到家中玩耍,同学家长认出陈震后告诉他,他们夫妇曾经患有不孕不育方面的疾病,在陈震的诊所治疗后才生下这个孩子。

  “通过我的治疗诞生的孩子成为了我孙子的好朋友,我想这不仅是生命的巧合和缘分,也是属于医者的浪漫。”陈震说。

  在工作中,陈震也常怀善良。在他的工厂中,有一些残障人士员工,为了与听障员工沟通,陈震还特意学习了哑语。“虽然我们无法通过语言沟通,但是只要比一个‘心’的手势,就能明白对彼此的爱。”

  陈震表示,残障员工和健全人一样参与社会生产,不仅能获得收入供养家庭,也在工作中收获了尊重和价值感。“过年时,有这样的老员工带着孩子、孙子来参加活动,看到他们日子红火,我也觉得非常感动。”

  陈震回忆称,还曾有一名老员工患上了严重的肿瘤疾病,这位父亲是家中支柱,如果他倒下了,他女儿的学业难以为继,家中的生活也将难以保障。

  陈震得知后,为这名员工送去一笔用于治疗的资金,同时开展中医治疗,帮助控制病情。后来,这名员工在企业工作至退休,他的两个女儿也在大学毕业后加入公司,如今已成长为主力骨干。

陈震在匈牙利开展义诊。受访者供图
 

  免费开展义诊、捐助社会活动、赞助文化活动……陈震在中医药事业之余也常回馈当地社会。

  自2004年起,陈震已经连续20年为残疾人和老年人开展义诊。“过两天我又将在匈牙利国家奥林匹克中心参加义诊活动,这期间,我会推掉一切其他工作,专心为这些来自匈牙利各地和周边国家的患者诊治。”陈震说。

  “有些老人一年只能来义诊一次,他们会拉着我的手说这一年来的变化,这种感觉又亲切又开心,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快乐。”陈震表示,将中医药的文化种子散播在这些人心中,看着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预防疾病的技能,就是他在日常工作中最欢喜的时刻。(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  ID:qiaowangzhongguo  记者: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