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国侨联主席庄炎林:打造改革开放“样板间”

时间:2018-09-16 13:14:19来源: 意大利侨网

      “‘招商引资’现在看起来很简单,当时却障碍重重,但冲破了困难就迎向胜利。”近日,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原中国侨联主席庄炎林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讲述改革开放之初引进外资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的经历。

  尽管已隔40年时光,现年97岁的庄炎林谈及往昔依旧神采奕奕。

  1978年,国门初开的中国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当年全国旅游入境人数达到180多万人次,超过了前20年总和,但国内饭店数量却远不能满足需求,建造旅游饭店迫在眉睫。为此,中央专门成立“利用侨资外资建设旅游饭店领导小组”,庄炎林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

  “建合资饭店对国家来说很有利。从政治上讲,这关系到中国的对外开放形象,能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从经济上讲,能够增加外汇(收入),助力国家经济建设。”接到任务,庄炎林认为,这事儿“应该干,而且要干好”。

  “中外合资”这个如今司空见惯的词在当时却是十足的新事物,既无法律可依,又无先例可循。庄炎林明白,建饭店不单单是个工程问题,更包含了解放思想、冲破陈规限制的意义。他要拿出魄力,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就在庄炎林与侨商、外商广泛接触,为建饭店进行研究论证之时,各种反对声音也浮出水面。有人不解中国的饭店为何让外国人来建,有人不看好饭店经营,认为注定是亏本的买卖。

  “当时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思想问题。干事情思想一定要解放。”经过反复商讨谈判,1979年4月,国家旅游局以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的名义与美国陈宣远集团公司签订在北京合资建造饭店的协议书。6月7日,一份关于合资建设建国饭店的报告呈送至国务院。

  “合资2000万美元建饭店,在当时不同的声音很多。饭店到底建不建,拿到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庄炎林至今还记得开会的场景,“大家争论得非常激烈”。

  有人分析收支数字后认为,建国饭店经营22年还无法向银行还清本息。庄炎林拿出了精心准备的可行性报告,论证了建设饭店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他认为,“快则六七年,慢则八九年,建国饭店能够全部还清本息,还赚回一个饭店。”

  这次会议并未拍板。庄炎林拟就的报告随后在十多位中央高层领导人手中流转,或画圈或批示。最终这一项目成功获批,成为国务院最早批准的三个合资项目之一。醒目地写着“002号”的建国饭店注册商标也批下来了。

  1982年4月,建国饭店建成开业,第一年便赚了150多万元人民币,4年时间便还清全部银行贷款。在经营管理上,建国饭店开创了中国饭店业直接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的先例,还打破了当时国内“按床位计价”的固有模式,根据淡旺季浮动房价。先进的经营管理让建国饭店成为改革开放的“样板间”,经验在全国推广。

  “改革开放最关键的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不解放干不成事,但再好的思想也必须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庄炎林感叹,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变化天翻地覆,但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字。

  庄炎林参与了长城饭店、兆龙饭店、丽都饭店等一大批合资饭店的筹建工作。这些饭店不仅带动中国旅游业发展,更是对外宣传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资进入中国的一个窗口。

  1989年12月,身为归侨的庄炎林当选为第四届中国侨联主席,为“侨”倾注了热情和心血。在他眼中,华侨素有爱国爱乡传统,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广大侨商率先到中国投资,他们不仅投资建饭店,其他领域也是如此。”庄炎林表示,40年间,海外侨胞不仅参与了中国经济建设,也是中国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方方面面的参与者。

  尽管已近百岁高龄,庄炎林身体依然硬朗,“游泳还能游1000米”。他愿意接受新事物,仍参加公共活动、受邀发表演讲。他说:“只要是对大家有利的事我就去做。”(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