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1 15:51:48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国侨网5月21日电 题:海外留守记 | 为了学好古琴,在欧洲长大的我读起了《资治通鉴》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各国的华侨华人都怎么样了?中国侨网(ID:qiaowangzhongguo)特别推出“海外留守记”系列稿件,讲述海外华侨华人的留守“战疫”故事。本期,意大利华人王璐讲述了自己的留守生活。
我叫王璐,是一个在意大利生活了20年的葡萄酒品鉴师,平时在大学和各个协会里教课。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习惯奔波的我突然成了宅女,每天除了做饭、看书、上网课等,就是刷剧、刷抖音,生活变得十分颓废。
然而俗话说,每个硬币都有它的背面,我刷抖音也刷出了一段“师生缘”。我发现了学习古琴的乐趣,不仅填补了生活的空虚,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感悟。
在国外长大的华人孩子,对东方文化的态度一般呈两个极端:一个是既不理解也不感兴趣,还有一种就是非常好奇,我就属于后者。我买了很多旗袍、簪子、茶具,成堆的字帖、砚台,文玩多到能去北京潘家园摆地摊。其中,花费最多的是一床名家古琴。
我之前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曾弹过半年琴。回到意大利后就不了了之了,琴也一直挂在墙上。直到这次刷抖音刷到一些小视频,让我回忆起了之前弹琴的日子,就又支起了琴桌。
家里的古琴。受访者供图
筝悦人,琴悦己。眼下不能出门,我就想着弹琴自娱也好。因为我学艺不精,遇到了很多困难,所以就在抖音上给一个弹得好、长得帅、声音还很好听的小杨老师留言,向他请教一些问题,他也很耐心地一一解答。一来二去,我们就聊开了。
当我向小杨老师提出想学琴时,他告诉我:“左手吟猱绰注,右手轻重疾徐,更有一般难说,其人须是读书。” 这句话出自唐代琴人曹柔的《指诀四言》,讲的是弹琴有很多技巧,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文化底蕴。
然而,在欧洲长大的我,对中国历史和古文一窍不通。为了学琴,我开始读《资治通鉴》和唐诗三百首。幸好现在科技发达,有很多相关的网上课程。终于,当我搬出文征明《草堂十志》里的“幽有人弹素琴”时,得到了小杨老师的首肯。
不同文化背景的师徒二人惺惺相惜,又乐在其中。为了能上好远程网课,我拆了一盏台灯改成手机支架,还建了一个微信群叫“师徒影分身”,用四台手机不同角度拍摄,为的是上课时不遗漏任何细节。我还认真写笔记并课后整理,中文不会写的部分用意大利文代替,有时小杨老师都不知道怎么改。
为了学琴记的笔记。受访者供图
我一直认为“持之以恒”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弹好琴的唯一法门就是不断操练,这就需要我在练琴过程中找到成就感,从而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我的第一个成就感,就来自于指甲上的一道痕。
有一天,我和小杨老师说: “听说常弹琴的人左手大指指甲上都因为压弦刻出两三道痕。” 小杨老师随即给我拍了一张他左手大指的照片,有几道明显的凹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手指上的痕迹。受访者供图
而当我第一次在自己的指甲上发现痕迹的时候,心中除了成就感,记住更多的是经历的过程。我明白了什么是“操千曲而后晓声”,手指上的痕迹只是表象,越弹越踏实才是真谛。就如同无论风怎么刮,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最终能留下来。这次疫情好比一阵狂风,过后定是一番新景象。
当然,我们师徒之间的乐趣不仅于此。
韩愈在《师说》里讲到:“师者,所以授业解惑也。”有问题随时可以向老师请教,解了惑才能继续往前走,所以我每天都会去问老师,而他对我的耐心从未减少。对他的回答,我会回听很多遍后记下来。
我觉得,老师的责任是引学生入门,学生在学会技巧之后都有自己的领悟,从而走上各自的道路。古琴如此,我教的葡萄酒课程更如此。老师除了要教授学生技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而学生对老师最大的回馈就是认真学习,这也是我和小杨老师之间最深刻的关系。
如今,意大利的疫情得到了控制,大家也逐渐回到原本的生活轨道中去。我相信,这次的疫情会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思考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更加珍惜生命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意大利华人王璐,ID:qiaowangzhong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