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领馆与德国刑警总局联合举办防范电信诈骗座谈会

时间:2019-12-18 09:14:35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国侨网12月17日电 据中国驻德国法兰克福总领馆网站消息,12月13日,驻法兰克福总领馆与德国联邦刑警总局在馆内联合举办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座谈会,领区华侨华人、留学生及中资企业员工代表约100人出席。

  总领事孙从彬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年来,随着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交往日益密切,涉及两国的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亦有所抬头,特别是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给旅德华侨华人、留学生、中资企业员工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倡导“外交为民、执法为民”,希望广大华侨华人、留学生、中资企业员工能通过此次活动提高警惕、认真甄别、迅速判断,筑牢识假防骗防线,杜绝和避免财物损失。

  德国联邦刑警总局严重及有组织犯罪侦查局局长福格特在致辞中高度评价德中执法合作并表示,德国警方已经注意到,越来越多旅德华侨华人受到电信网络诈骗的侵扰,诈骗分子多采用技术手段跨境作案。联邦刑警总局与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联合举办此次宣传座谈会,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增强旅德华侨华人防范意识,防止更多民众遭受财产损失。

  联邦刑警总局及总领馆的有关专家详细介绍了针对中国公民和华人电信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并接受听众提问,传授防骗技巧,提醒海外中国公民和华人在遇到电信网络诈骗后详细记录并保存有关信息,第一时间向德国当地警方报案,同时委托国内亲友在中国国内报警。如遇疑问,可拨打中国外交部12308领事保护热线或驻外使领馆领保电话咨询。

  一、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诈骗

  诈骗分子诈称当事人涉嫌刑事案件,甚至伪造极具欺骗性的各类公文。

  提示:凡是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不会要求转账,不会要求上网点击链接或登陆网站查看涉案刑事公文,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

  二、冒充熟人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等通讯方式谎称为其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有的让受害人“猜猜我是谁”,继而索要钱财。

  提示:凡是涉及索要、借取钱财,不乱猜、不转账、多核实。

  三、冒充中国驻外使领馆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改号软件冒充中国驻外使领馆号码拨打电话,谎称“有包裹需要领取”、“要求核对资料”等骗取钱财。

  提示:凡是中国驻外使领馆,不会通过电话或电话录音通知当事人有文件、包裹需要领取;涉及国内的案件需要处理,不会将电话转接至国内国外任何一家公检法机关。如果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建议挂断后拨打中国驻当地使领馆领事保护值班电话或拨打12308热线,请求进一步核实。

  四、冒充外管局或移民局

  诈骗分子冒充当地移民局或外管局拨打电话,或播放中文录音声称居留出现问题等,诱使当事人泄露个人及账户信息。

  提示:外国移民机构不会用中文录音播放方式通知当事人办理有关手续,凡是接到此类电话,不要盲目按键转接,应向官方核实。

  五、冒充航空公司诈骗

  手法:诈骗分子向当事人发送航班取消或延误、机票改签等信息,诱使其点击“钓鱼网站”,泄露账户信息。

  提示:凡是收到因航班变动涉及汇款的短信或电话,应拨打航空公司官方客服电话、登陆正式官网或到柜台多方核实。

  六、诈称寄送快递涉嫌违法

  利用华侨华人经常向国内邮寄物品,诈称被中国海关扣留、涉嫌洗黑钱等,威逼当事人提供个人信息及账户信息。

  提示:凡是以对快递开展调查为名,通过聊天软件等向当事人索要护照身份证件、银行卡等一律不信。

  七、换汇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散布以高于银行汇率兑换外币消息,诱骗留学生换钱。当事人向指定账户汇去钱款后,诈骗分子消失。

  提示:凡是陌生人承诺高汇率、高利息的一律谨慎对待,不要为了图小便宜吃大亏。

  八、虚拟绑架

  诈骗分子以诈称当事人涉案开场,通过恐吓等手段操控受害人暂时外出躲避并切断与家人朋友的一切联系。之后,诈骗分子致电当事人亲友,谎称当事人被绑架索要赎金。

  提示:凡是遇要求切断对外联系的威胁恐吓,一律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