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这一年 上海自贸区发生了哪些变化?

时间:2019-11-06 17:33:04来源: 意大利侨网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上海被赋予了一项任务:上海自贸区扩容,增设临港新片区。

  上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起着示范和带头作用。一年时间过去,上海自贸区发生了哪些变化?

  格局扩容:临港片区破冰前行

  临港新片区位于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从地图上看,整个上海东南一隅,面积119.5平方公里规则的四方形,就是刚刚诞生一年的临港新片区。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时,面积仅为28.78平方公里,2014年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相比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先行启动区域面积就有近120平方公里,起步面积增加了90余平方公里。

  2013年3月,上海开始谋划在外高桥保税区的基础上,先行试点自由贸易园区,作为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的重要尝试。在此背景下,同年8月,上海自贸区获批成立。

  如果说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以政府职能、金融制度、贸易服务的改革,推动上海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临港新片区扮演的角色则是从制度创新中寻找经济发展动力。

  在2019年8月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天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新片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支持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在金融方面,新片区研究开展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功能试点,探索新片区内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在人才管理方面,放宽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从业限制,在人员出入境、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方面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政策措施。

  正如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增设新片区不是面积扩容和政策平移,而是要加快形成更加开放的市场规则体系,促进高能级市场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已经把总体方案各项任务举措细化为78项安排,并设立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5年出资总规模不少于1000亿元,重点支持新片区内的高端人才、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

  服务业扩大:落成首家外商投资综合医院

  2019年9月,上海自贸区首家外商投资综合医院——上海阿特蒙医院正式落成,这是银山资本和德国阿特蒙医疗集团在上海自贸区成立的首家外商独资医院。

  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中,卫生和社会工作一栏依旧是“医疗机构限于合资、合作”。换言之,外资独资医院依然不被允许。

  事实上,上海、昆明、深圳等多个城市已有探索的先例,但数量仅为个位数。此次上海阿特蒙医院落成投入运营,也是上海自贸区服务业对外扩大开放的重要体现。

  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发布全国首份负面清单以来,经四次修订,负面清单已经从最初的190条减少到2018版的45条。有一组直观的数据,截至目前,上海自贸区内90%以上的投资项目都是负面清单以外的,以备案方式设立。

  2019年8月,在负面清单基础上,上海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的40条相关举措,而部分开放措施将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

  贸易更开放:鼓励离岸贸易

  2018年11月,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完成了货物不报关入境的离岸贸易资金结算,标志着困扰上海自贸区多年的跨境结算难题终于得以破解。

  此次交易订购的设备直接从韩国发往尼日利亚,用于宗格鲁水电站项目建设,金融服务由境内银行提供,但结算两头都在境外。

  由于货物不经过国内口岸,海关无法提供相关进出境单据,无法以传统方式证明货权,企业就无法通过境内银行收付货款。

  在推动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上海金桥开发区管委会开始着手破解离岸贸易的跨境结算瓶颈。经过两三年的争取,终于由上海市商务委开出“白名单”,为有良好进出口资质的企业提供离岸贸易的信誉“背书”。

  但随着上海自贸区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如何做大离岸贸易的蛋糕,就成为摆在眼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10月31日,上海自贸区推出七大举措,从税收优惠、财政扶持等多个方面,支持离岸转手买卖贸易发展。

  其中第二条指出,支持金融机构为真实离岸转手买卖贸易提供高效涉外金融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手段,为真实合法的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提供收支和汇兑服务。

  吸引高端制造:特斯拉海外首个超级工厂落地

  11月5日,在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工智能与创新发展:理念、技术和市场”分论坛上,特斯拉公司董事会主席罗宾·德霍姆表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进入试点生产,今年年底将开始正式生产。

  2019年1月7日,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产业区正式开工建设,规划一期年生产规模为25万辆纯电动整车,包括Model 3等系列车型。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特斯拉海外首个超级工厂生产的电动整车即将与消费者见面。

  从上海阿特蒙医院到特斯拉超级工厂,从现代服务业到先进制造业,自贸区播下的开放“种子”正迎来开花结果。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上海自贸区落户的制造业企业和项目还有首家中外合资飞机制造项目中俄国际商用飞机、精准放射治疗设备企业医科达、科技巨头西门子、半导体企业英飞凌等。

  2019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浦东新区区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杭迎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把上海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高地,意味着必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聚焦一些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打造一批引领发展潮流、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兴产业集群。

  “综合竞争力迈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成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国际高端智造中心之一。”这是《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把先进制造、高端智造作为上海未来产业的重要布局,而作为改革试验田和发展桥头堡的上海自贸区,无疑是这个布局的演绎舞台。(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