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德经商公使:中德应力争打造务实合作新的增长极

时间:2022-01-17 10:12:05来源: 意大利侨网


        中新财经1月17日电 (记者 彭大伟)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王卫东日前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双向务实合作表明,中德两国企业看好面向未来的合作机遇,对实现绿色发展有充分信心。他表示,双方应充分利用技术、制造和资金的互补优势,通过合作推动疫后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力争打造务实合作新的增长极。

  谈及中德两国后疫情时期在新能源、绿色和数字经济、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潜力,王卫东表示,首先,中国市场的持续开放将继续向包括德国在内的全球各国分享更多的发展机遇。当前,中德两国的双向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特别是大家熟悉的汽车领域。但随着近年中国持续对外开放,服务市场已逐渐成为德国对华投资的亮点。中国德国商会(AHK)2021年发布的信心报告指出,2020年全年德企对华投资中服务业占比超过四分之三。

  “我相信,随着我国不断扩大制造业开放、进一步在自贸试验区拓展服务业开放试点范围,两国合作将迎来许多新增长点。”王卫东同时亦呼吁,德方应该为中国企业赴德国投资兴业提供公平营商环境。“中国政府不断推出开放的新举措,我们希望,德国政府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看待中国企业到德国的投资,这也符合德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利益。”

  “另一方面,我想指出,危机带来危险,也孕育新的机遇。”王卫东表示,后疫情时代,两国都面临应对气候变化、稳定供应链等全球性挑战,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克服危机,共谋发展。中德两国一直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后疫情时期两国在能源转型、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有重要发展机遇和广阔合作前景。以新能源领域为例,奔驰、宝马、大众三大德国车企均在华布局电动汽车生产,而宁德时代等技术领先的中资企业也已经在德投资建厂,以更有效地服务欧洲客户。“双向务实合作表明,两国企业看好面向未来的合作机遇,对实现绿色发展有充分信心。双方应充分利用技术、制造和资金的互补优势,通过合作推动疫后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力争打造务实合作新的增长极。”

  谈及中德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合作的前景,王卫东表示,他观察到,近年来欧洲各界人人都在讨论“丝绸之路”,欧盟近期推出的“全球门户”倡议,也被解读为对标“一带一路”倡议。“我认为这恰恰表明,中国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很有远见,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现实需求,而促进各国互联互通的美好愿景中也蕴含巨大的国际合作潜力。”

  “当然,我也希望,欧盟的‘全球门户’倡议,是出于真心为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提供融资和支持,真心将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作为倡议的目的。”王卫东表示,目前,中德共建“一带一路”最富成果的项目是中欧班列。自2011年3月首列中欧班列成功开通以来,德国已成为中欧班列最重要的目的地。与此同时,中欧班列作为物流大通道,有利支持了中德、中欧双边贸易,特别是新冠疫情冲击各国经济、全球贸易大幅下滑、运输业困难重重的背景下,2020年中德贸易额仍逆势增长4.3%,预计2021年中德贸易额将再创新高。

  他同时指出,随着中欧班列不断增开班次、拓展线路,辐射力也逐步增强。以杜伊斯堡港为例,该港口是中欧班列中线路最广、班次最多、运力和载量最大的节点,每周有超过60趟班列常态化往返于该港与中国近20个城市,承载中欧班列约三成的货物转运。也正是得益于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杜伊斯堡港吸引了大批中资企业投资兴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也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赴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深造,增进了双向人文交流。

  “中欧班列不仅是连接中德、惠及各国的‘机遇之路’,在疫情下更成为‘生命之路’,超过800万件防疫物资通过‘钢铁骆驼’运往包括德国在内的沿线国家,凸显中国人民同心互助的真切情谊。”王卫东强调,8年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的高度认可和支持,也为中德扩展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相信,只要德方摒弃意识形态偏见,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中德在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中一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