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为国际抗疫合作提供物流保障

时间:2020-04-27 14:01:33来源: 意大利侨网

       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以及发货量实现逆势增长,其中累计发运防疫物资1440吨,运达波兰、西班牙、立陶宛等国家,并以其为节点分拨至其他欧洲国家。在各国共同抗击疫情之际,中欧班列正成为稳定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国际合作防疫物资运输的高效物流通道。

       “为欧洲带来了防疫和生产物资,也为当地企业带来了信心”

       4月23日,中欧班列(义新欧)“中国邮政号”抵达波兰。该班列装载有350多吨、50个集装箱的邮件,主要有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以及饰品、服装、鞋帽等小商品。中欧班列波兰运营企业——哈特兰斯物流公司首席执行官菲利普·格泽拉克说:“疫情期间,中欧班列保持正常运行,不仅为欧洲带来了防疫和生产物资,也为当地企业带来了信心。”

       疫情发生后,波兰实行严格的边境管控政策,进出波兰的航班和国际铁路、公路都受到严格管控,在多条国际邮路一度中断的情况下,中欧班列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补给线。

       “波兰许多企业都依靠中欧班列送来的零配件开展生产。疫情期间,其他主要交通渠道被迫中断,只有中欧班列保持着畅通。”格泽拉克表示,波兰正在逐步解除禁令,力求尽快恢复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通过中欧班列,波兰和欧洲能够保持与中国稳定的经贸联系。“疫情之下,中欧班列的优势更加突出,希望能有更多的波兰产品、欧洲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运抵中国。中欧班列在欧亚大陆经济恢复过程中必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4月9日,从义乌始发的中欧班列去程共开行96列,发送8114个标准箱,同比增长70.2%。“中欧班列今年一季度开行数量逆势增长,显示出中国经济在迅速恢复,这对稳定国际物流供应链、促进货物和服务跨境流动、重振国际经贸发展信心等具有重要意义。”格泽拉克说。

       “开启了全新、稳定、高效的物流通道,将为欧中关系注入新动力”

       4月12日,搭载260多吨邮件及医疗物资的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中国邮政号”抵达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交通与通信部部长雅罗斯拉夫表示:“‘中国邮政号’抵达立陶宛,为欧洲送来了抗击疫情急需的医疗物资,开启了全新、稳定、高效的物流通道,将为欧中关系注入新动力。”

       “疫情导致诸多物流链中断,此时铁路货运的优势更加凸显。中欧班列驰援欧洲抗疫战场,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节省人力且大大降低人员感染风险,是可靠的物流保障。”立陶宛铁路货运公司首席执行官厄吉迪尤斯·拉扎乌斯卡斯说。

       “‘中国邮政号’在全球抗疫关键时刻向立陶宛和其他欧洲国家紧急运送医疗设备和防疫物资,成为中国和欧洲之间一条新的供给线。”中国驻立陶宛大使申知非说。

       渝新欧(重庆)物流发展公司表示,下一步将结合重庆处理能力,提前布局5月的专列安排,组织扩大中欧班列(渝新欧)“中国邮政号”的班列范围,预计每天为全网增加50吨欧洲方向的运能。

       “成为保障欧中贸易往来,畅通国际合作防疫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

       4月6日,历经16天,行程13052公里,从义乌出发的“义新欧”(义乌—马德里)班列鸣笛靠站,缓缓驶进西班牙马德里场站。

       “阳光总在风雨后”“加油,斗牛士们!加油,西班牙!”车厢外悬挂的横幅和一箱箱防疫物资上用中西双语写着鼓舞人心的话语,传递着对西班牙抗击疫情的支持。除了汽车零部件、小商品等货物外,该趟班列还搭载了中国捐赠给西班牙政府的医疗防护物资。

       “我们决定对所有机构、侨团、个人捐赠给西班牙的医疗防疫物资,提供免费的国际铁路运输和相关关务服务等,合作抗疫,共克时艰。”中欧班列(义新欧)西班牙运营公司总经理卡洛斯·桑塔纳表示,在国际物流运输受到冲击情况下,拥有一条可靠的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大通道意义重大。

       当前,欧洲国家对医疗防疫物资需求较大,中欧班列为医疗防护物资运抵欧洲提供了一个可靠、稳定、高效的选项。桑塔纳表示,中欧班列的正常运行对西班牙经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每天都会接到大量新客户的咨询电话,希望借助班列从中国进口所需商品和物资,保障供应链稳定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希望借助班列继续扩大对中国出口”。

       “中国为西班牙抗疫提供了慷慨无私的援助,我们由衷感谢!中欧班列已经成为西中两国友谊的桥梁。”桑塔纳表示,在欧洲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中欧班列实行分段运输,不涉及人员检疫,已成为保障欧中贸易往来,畅通国际合作防疫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

       面对疫情挑战,中国全力保障中欧间铁路运输通道安全畅通,通过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组织防疫物资出口欧洲,用实际行动支援欧洲国家抗疫,传递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决心和力量。(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