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轻全球疫情冲击? 温州外贸企业“危中寻机”

时间:2020-04-02 10:55:29来源: 意大利侨网

       在“三强两促”专项行动的强力推动下,我市各行各业生产生活秩序加速有序恢复。

  温州经济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与外部环境联系密切。受近期全球疫情影响,面临货款回流变慢、新增订单减少、企业现金流吃紧等诸多压力,温州各类外贸企业积极自救,抱团取暖,共渡难关。

  鞋类外贸:有人“触网”出口转向内销,有人坚守静待行业“洗牌”

  鞋革行业作为我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外贸出口占了较大比重。疫情带来的外贸冲击,温州外贸鞋企首当其冲。

  按照春节前的存量订单,温州旭达鞋业有限公司(下称“旭达鞋业”)本该有来自美国客户的300万双生产任务,计划到今年7月全部消化完。

  “之前宁波北仑仓库暂不接收温州货物,以及工人到岗问题,曾是企业复工复产的难题。”旭达鞋业负责人潘定龙说,前期国内疫情造成部分订单交货逾期,2月24日复工之后,在海外客户的多番催促下,旭达鞋业开足马力,赶制了18万双鞋交货。可没想到的是,好势头才刚持续没多久就戛然而止。

  “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昨天客户还在催着我们发货,今天就说取消发货。”潘定龙说,虽然客户并未直接取消订单,但他也不敢“轻举妄动”,最近只能让工人们先做半成品的“扫尾”,因为他担心一旦国外疫情一时得不到有效控制,企业势必将面临严重的库存积压,现金流压力将更重。

  多摸索一条渠道,或许也能为企业多争取一线转机。纵观全年,鞋外贸市场前景难以明朗,潘定龙有意依靠眼下红火的网红经济,通过转内销的方式渡过难关,但效果究竟如何,他也没有准数。

  旭达鞋业遇到的窘境绝非个例。前不久,温州欧菲弛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欧菲弛”)接到某海外客户通知,因疫情影响,一笔大订单被暂缓。3月中旬以来,类似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

  欧菲弛从事鞋类出口,其经营模式是与国外品牌商合作,负责品牌商的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和贸易。海外客户主要来自欧美,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之后,企业有意加大欧洲客户的拓展力度,主攻意大利、法国和德国品牌。

  “还没备料的干脆就不做,备料了的也暂时先停下来等消息。”欧菲弛财务总监林女士说,去年10月份投入力量为今年春款开发的新产品,算是“泡汤”了。至于今年秋冬款产品开发的计划,形势也不太明朗。

  另一方面,按照往常的账期,节前交货的订单已经到了客户付款的时候,但由于海外疫情尤其是欧洲地区的严峻形势,客户借此延期打款,也加大了企业资金流的困境。

  幸运的是,欧菲弛属于典型的轻资产企业,百来人的员工规模在同类企业中不算多。“这个时候,各种不确定因素,即使有订单也不敢接。”林女士说,企业也没有因此坐以待毙。这段时间,他们安排员工参加学习培训,练好“内功”。同时保持企业资金链稳定,维护好客户,等待外贸寒冬过去。

  “一些过分倚靠杠杆经营的企业风险相对较大。”在林女士看来,这波疫情的影响很可能最终演变为行业的一次大洗牌。

  服装外贸:有人转型生产临时过渡,有人建议抱团取暖过冬

  温州的服装业享誉全球。和鞋相类似的是,作为时尚产品,温州服装特别是服装外贸在这场全球疫情带来的寒冬中体味着“切肤之痛”。

  温州市迷西仕服饰有限公司(下称“迷西仕”)是全市出口百强服装企业,为很多国际大牌做设计与生产。谈到眼下的这场困局,该公司董事长余强春直言“万万没想到”。即便是在国内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服装外贸企业也信心满满,认为在强有力的政府管控下,相对内销,外贸的前景仍然更被看好。

  “那时候国外客商天天催订单,跟进产品开发。当时大家还憧憬着,赶紧复工复产,尽快把产量拉上来,弥补损失。”这几乎是所有服装外贸企业的想法,然而现在看来,似乎过于乐观。

  “临时取消订单,产品压在了流水线上。没有取消的,究竟要不要继续做?做,有可能又取消;不做,万一客户到时候又要货呢。”余强春说,因为是不可抗力造成的订单取消,“一句话的事情”让外贸企业左右为难,更别说接大单。

  出口转内销,会不会是外贸企业的转机?余强春认为,无论是从转型成本,还是市场份额来看,都“不可取”,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说到求变,在疫情初期,余强春就选择暂时投入生产口罩。不过他并不打算就此转型,而依然计划在疫情过后,重回自己熟悉的领域。

  祸兮福之所倚。危与机,往往只隔了一层薄纱。对于解困之道,余强春的观点与欧菲弛林女士有些相似,那就是想方设法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员工的理解,努力在这场行业洗牌中生存下来,等待“冬去春来”。

  3月25日,温州市外贸服装商会完成换届。温州珍瑾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爱微从余强春手中接过接力棒,当选商会第二任会长。

  不过很显然,吴爱微的这一棒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从业30多年,她还是第一次碰到如此艰巨的局面。在她看来,最糟的情况是,今年一整年的生意“黄了”。

  这几天,找吴爱微“求助”的商会会员不少。吴爱微根据每家企业各自的情况,一一给他们提建议。“这个时候,唯有抱团取暖,才能扛过这个‘冬天’。”吴爱微建议,服装外贸企业不妨试着相互调剂员工、订单共享,缓解当下的经营压力。

  眼镜外贸:有人计划控负债稳队伍,有人主动拥抱网红经济

  疫情带来的凛冽寒风,眼镜行业同样感同身受。经历了复工复产难关的外贸企业,要平安渡过疫情带来的第二波冲击,并不容易。3月24日,在温州举行的浙江省眼镜行业形势分析座谈会上,遍布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十家省内行业龙头企业齐聚,谋划“自救”之策。

  会上,温州市某工贸光学公司负责人认为,今年上半年,欧美市场难以复苏,因此他选择优化员工结构,控制资产负债率,计划转型做OEM。对于该公司的想法,甚至有企业提出要用大幅裁员的方式,让员工自谋出路,“瘦身过冬”。

  然而,位于瑞安马屿的某眼镜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并不赞同,他认为企业经营多年,好不容易建立起的队伍不能散。

  另一方面,温州市眼镜电商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鼓励企业运用抖音或直播的新兴方式谋转型。比如该负责人的公司就在不能入仓、航班减少状况下转型出口护目镜,通过供应链整合,虽然仍然有所下滑,但前景还较乐观。

  面对客户订单延期甚至取消等现实问题,温州东田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余晓平坦言,无论是裁员,还是通过调整作息时间保持队伍稳定,都无可厚非,当务之急是如何实现企业自救。

  “按照去年的情况,我的公司年产值在6000~7000万美元。保守估计今年将下降三成。”余晓平希望政府部门能倾听企业心声,通过实实在在地落实支持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一把。

  “没市场才最要命,如何转型和拓展思路,都必须建立在市场恢复的前提条件上。”余晓平盼望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能早日结束。

  温州市外贸企业协会秘书长叶金娜说,在海外疫情的影响下,一些流通型外贸企业通过转型出口口罩等防疫物资,或者帮助客户联系防疫物资类生产企业,经营情况尚且稳定;但对于大部分生产型外贸企业来说,冲击将是史无前例的。

  “也不是说所有生产型企业的订单都没有了,也有部分企业在生产当中。”叶金娜认为,在这个节骨眼上,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最需要金融支持。此外,企业也应擅用政策,减轻疫情期间企业的经营成本,稳定员工队伍。

  主管部门:推专属服务为企输血,对接平台为企揽订单

  企业的困难,尤其是疫情给温州外贸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部门都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实际上近段时间,温州正积极通过以政企银联手的方式,多管齐下,全力稳外贸、促发展。

  温州市商务局对外贸易处相关负责人说,当前受疫情影响,不少外贸企业受到订单取消或延期等剧烈冲击,尤其是鞋服等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影响更大。为此,我市曾出台“温28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市商务局还先后与中行温州分行、农行温州分行、宁波银行温州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相关的外贸金融专属服务,为外贸企业“输血”。

  金融支持,体现在实实在在为企业纾解难题。对有市场、有订单的重点外贸企业,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对资金周转困难进出口企业优先使用应急转贷资金,鼓励企业以外贸订单、保单融资,按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支持,单个项目年贴息奖励不超过50万元;支持企业申报省进出口银行稳外贸促发展应急专项贷款,目前已申报71家。

  “条件允许的企业可以用‘做四休三’等方式调整作息时间,稳定员工队伍。”对外贸易处该负责人表示,在此基础上,企业也可积极拓展订单渠道。

  前不久,“今年广交会延期举办”的消息传来。对于疫情期间,线下参展无法成行的问题,市商务局正谋划将参展转至线上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香港贸发局等知名的参展平台,有着数百万的客户存量,希望通过政府渠道争取优惠政策,将温州企业推向线上舞台。

  经过市商务局与环球资源网的积极对接,这一全球知名采购平台上单独设立名为“抗疫情、稳出口”的温州版块,主要展示温州的产业集群特色及市政府对出口企业的扶持政策,讲好温州抗疫故事,介绍企业复工情况,让买家了解温州、信任温州企业。与此同时,利用环球资源网投入的2.6亿元专用资金,推出“暖心关怀计划——齐心抗疫情”网络平台服务,筛选出100家企业进入温州版块推广,让企业足不出户接到全球采购订单,尽快走出困境渡过难关。可喜的是,得益于此举,100家进入温州版块推广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成功收获了订单。(来源:温州都市报)